在【道德经】中,老子多次主张无为,他人圣人正因为无为,反而无所不为。很多人把老子的无为理解成什么都不做,这样理解是不恰当的。
老子的无为另有其意,而圣人也正是因为无为,反而变得强大,为什么?
什么时候我们面对一件事情,可以真正做到内心安静,波澜不惊?
假如你在听别人说一件惊心动魄的事情时,对方说得情绪激动,而你可能听得昏昏欲睡或者无精打彩。你可能还得勉强挤出点表情以便配合一下对方,以免让对方觉得你清高什么的。
没错,当事情是别人的时候,不管该事情多么让人愤怒,让人生气,多么让人情绪激动,而作为局外人的我们,永远可以真正做到内心安静,淡定与从容。
博弈
比如下棋的双方,有优势的一方,想着胜利在望的同时瞬间就在担心怕被对方赶上,而落后的一方,会被怕输的情绪笼罩着。
本质上,博弈双方此时都会被怕输的恐惧情绪驱动着,这股驱动力的大小,双方是不一样的。
此时输赢的恐惧情绪,不是来自当下的这个事件。
当下的这个事件,只是一个触发点,正常情况下,每一个当下的事件,都有可能会触发你一生中,那个强烈的存储在你大脑中的最强情绪模型,这种最强情绪模型往往来自你小时候或者以往人生中经历过的某些巨大的恐惧情绪。
比如可能是小时候,父母对你的成绩有过高的要求,考不好你可能就会挨打什么的,反正是任何暴力事件,包括语言暴力,因为对一个小孩来说,他是这个世界上最缺乏安全感的,而家庭环境中父母就是孩子的依靠,就是孩子的安全,如果父母没法给到他一个安全的家庭氛围,甚至还在生活中让孩子遭遇某些过度的恐惧创伤,那么其中某些最大的情绪,会被他存储到他的大脑神经元里面,作用背景情绪模型。
我们知道,越是早期的孩子,他的大脑越具有可塑性,因此,越早期的情绪影响,越起着决定性作用。情绪会如上图这样,在幼儿期,孩子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高兴的,悲伤的,兴奋的,恐惧的,什么都有。
然而当孩子经历一些过度的情绪,比如家庭不和睦,家庭暴力【语言与身体】,一直处理恐惧的氛围中,那么这根恐惧情绪的神经元就会如上图右边一样,变得很粗大。
粗大,意味着这个恐惧情绪深深的烙在大脑里面,意味着,在他未来的人生中,任何相似情况,都有可能引发他的这个情绪,也正是因为这个情绪不断的被刺激,因此这个情绪成了一种自动化的状态。
只要事件让他觉得紧张,就极有可能会触发他这个历史上,最强的情绪模型,因此,他的未来人生,就跟这根粗大的情绪神经元对上了。
因此,表面上两个不同的人在博弈,表面上他们博弈的是当下的智力,而实际上,他们各自还背负着不同的情绪负担,而这个情绪负担不是来自当下,而是来自他的大脑,来自他的成长环境,来自他的家庭文化及社会文化,等等。
关于情绪这一块的详细原理,可以阅读这文章:了解情绪的源头,你才能真正懂人性,才能真正调动智慧
因此,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比如打网球,或者羽毛球,或者乒乓球等等竞技比赛,越顶级的较量,特别是到最后的决赛,往往这两人竞争的不是当下的球技了,而是两人的心理素质,而这个所谓的心理素质,就是这个人的大脑里面存储在神经元的背景情绪。
因此,你会发现,比如网球,一些顶级球员他往往一到盘点或者赛点就会出错,而另外一些人正好相反,他到了盘点或者赛点,反而显得更冷静,因此,顶级球员的较量,就是心理较量,本质上就是人生成长的较量!
生活中,基本就充斥着这类或大或小的较量,有时候,即使是小的输赢,有些人也会很介意。而对于另外一些人,即使是重要的输赢,他们也很从容淡定,其背后的区别,就是他大脑里面的那些背景情绪。
人生修行
很多时候,当我们开始意识到这个人生问题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大脑已经被植入很多自动化的情绪了,这些情绪会时不会跳出来干扰我们。
因此,人生为什么要修行?
特别是大多数人,到了觉得需要修行的时候,往往已经三十而立的年龄了,而此时,我们的人生我们的情绪,基本已经被家庭,被教育,被社会塑造完毕。
因此,修行就是对自己以往无法选择的人生进行修正,特别是攻克自己以往内心深处的情绪,特别是恐惧情绪。
这是修行的最难的点,它的最难之处就在于,我们对抗的是已经强烈的存储在我们大脑里面的神经元上的所有情绪,而这些情绪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已经进入自动化状态了,它甚至在发挥的时候,我们的理性还完全不知道。
这是难点。
但是能意识到这一个难点,是克服他的第一个关键步骤,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是在被以往情绪的主宰的,他们往往觉得人生是自己作主的,我们越是这样认为,就越不可能发现问题。
因此,小务虚曾经说过,随心所欲是最危险的,它表面上随的是自己的心,而实际上随的是基因与文化的心,而这往往是与我们个人利益是相违背的。
老子的无为
大脑已经被植入强情绪模型,此时已经进入自动化状态,那么此时来修行难度是最大的,是最需要付出代价的,这是为什么佛陀会说,如果你想真正离苦得乐,你得真正放弃对日常生活的一切执着,就是这个道理,我们面对的是强大的基因与文化对手。
而老子的无为理念,也有同样的效果。
但是很多人其实并没有读懂老子,认为他的无为是消极的,但是老子的圣人正因为无为,因此他反而是最强大的,是受人们敬仰的,是能够容纳百川的。
为什么老子的圣人无为,反而可以做到内心强大?
很多读者理解老子的无为,理解为,什么都不做,这样理解是不准确的,我们必须从老子的全文来综合考察老子到底在表达什么,为什么他的圣人无为反而可以做到最强大。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下本没有好坏,黑白,是非之分,万物自然而然的状态是没有输赢对错,高低贵贱之分的,但是当我们都想去追求好,追求美,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时,于是就产生了不好,不美等与之对应的东西,一旦一个人有输赢之想,那么他就会想赢怕输,他越想赢,他就越怕输,他就会越输不起,情绪就会越大。
因此,本质上,当我们还在小的时候,我们其实被家庭或者社会植入的就是这些“输赢”的恐惧情绪,这里的“输赢”只是一个引喻,它本质上包括人类社会的一切好坏对错之分,佛陀把这些叫作“是非心”。
所有这些是非心一旦在大脑里面建立起来,那么主导它的情绪就会越利害,因此,老子本质上主张的建议,就是不要去执着所有的是非心。
于是老子的圣人,可以随时“处下”“处后”“处弱”而没有任何情绪,因为好坏对圣人来说,都一样,因此不管圣人处在哪个位置 ,他的内心都是波澜不惊的。
这就是一个人内心强大的真正原因,如果他确实能做到这样的境界的话。
这个状态的最直接道理就是“旁观者清”,为什么旁观者能清?
因为胜负跟旁观者无关,因此,旁观者的内心波澜不惊,因此他可以从容的调动他的理性,很多旁观者因此会觉得怎么比赛的人此时看起来那么笨,会走出如此让人掉眼镜的一步。
其实答案很简单,局中人,已经完全被他的历史情绪主导了,这就是关键。
但是话又说回来,生而为人,我们却是一定会有是非心的,这也是为什么对情绪的攻克会变得如此之难。
正如佛陀说的,当你放下执着时,一切就风平浪静。
而这也是最难之处。
但如果能真正做到,你就能真正体会到,真正的内心强大是何等让人悠哉,一切都波澜不惊
这就是为什么,当圣人把一切都等同对待时,任何外在的好坏对他都没有影响时,他就可以从容调动理性去对待,从而反而把什么事都做成了。
因此,老子的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把什么都做成了!
小技巧
已经成年的人,之所以不幸,是因为即使此时知道,他也无法回到他那个受到最大创伤时,去避免影响他一生的情绪的植入。
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家有小孩的人来说,除了对自己的修行外,其实最重要的,就是避免把自己受到的创伤再进一步传递下去。
任何情绪,特别是恐惧情绪,不仅仅在自己的人生中传递,而且还会在家族里面传递,特别是父母传给小孩,佛陀把这个称为轮回,如果你不把它阻断,它会一直承传下去,因此,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来自家族的历史情绪,这些是我们成年人所无法选择的。
我们唯一能选择的,就是阻断它,不要再让他传递下去。
对一个孩子来说,在没有是非心的家庭氛围下长大,那将会是无比幸福的,至少做到【是非心】不要太重的家庭环境。
第二,小务虚觉察这些东西后,一直在与本性对抗,但我发现真的是太难了,每一个情绪的当下,是最难察觉的,当你察觉时,那已经是情绪之后的事了。
因此,在长期的自我觉察中,我会在内心不断的提醒自己,好坏并不重要,一切都无关紧要,一切的执着都无意义,我只需要尽力即可,但我发现这种提醒往往都是事后的,因此,必须不断的去禅定这些生活里面的东西,必须发自内心的,发自本能的把一切端平。
胜负并不重要,一切的执着实在是没有任何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过程,在于用心地去经历的过程,在于追求梦想的过程,并且这个梦想跟结果无关,只追求梦想。
如一个局外人,只在思考当下,力争走出每一步精彩的当下,而不去介意结果如何,当持有这样的人生态度时,生活会从容许多。
第三,小务虚发现,感恩是一个威力无穷的手段,当一个人时时刻刻心存感恩时,那么不管碰到什么人生难题,我们会更平静的去对待,更有宽容心去接纳,因此,每天找几个事情出来感恩下,会有让人惊喜的收获。
小务虚专注思维模型研究,模型决定实在,唯求深刻,欢迎交流
情绪相关推荐阅读:
恐惧的本质,竟然是宇宙生命进化的驱动力